研学资讯
研学企业超40000家,谁能引领行业新格局?
时间:2020-01-09 15:30:07

近些年,随着中央以及全国各地研学政策的陆续出台,研学市场获得迅猛发展。作为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,研学旅行的发展一直备受社会和媒体的关注。

从2016年,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《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》开始,研学旅行已经走过了3个年头,市场处于什么状态?企业有何变化?该从哪个方向突破?一起跟小悠来看看。

1

研学旅行机构井喷式增长

2016年,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《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》,大力推进研学旅行的发展。但同时因为《意见》并未对研学机构的资质、准入条件等做出相应规范,从而导致研学机构遍地开花。
据企查查数据显示,过去几年全国包含研学性质的公司多达44884家,2018年是研学行业井喷的一年,这一年新成立的研学机构便有5934家,平均每天就有16家新的研学旅行机构诞生。

截至目前,全国仍有25843家研学机构处于在业或存续状态。

自国家大力推进研学旅行以来,各路媒体大肆宣传研学旅行的千亿级学生市场,让研学旅行一时风头正盛,但是行业繁荣的背后问题也不容忽视。

 

2

“表象”下功夫,“隐象”原地踏步

由于研学旅行市场构成的特殊性【旅行社+研学机构+教育机构】,因而市场上的研学旅行产品本质上大多数还是“多旅少学”、“只旅不学”。

市场上大多数企业还是在执着“表象”,比如,深挖教育元素,更牛的文案,猛砸课程设计等,却没有真正意识到研学旅行要实现教育和旅游的跨界融合,核心元素需要的是融合而不是组合。

研学旅行产品作为研学旅行的核心元素之一,广义定义包括前期课程设计、中期课程执行、后期课程服务。

产品内容上:要在难度设置、知识植入、各环节教育功能链接、外部环境的安全性、突发事件的预判等环节做全面统筹规划。

落地实施上:要融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、注意力被分散的针对性教学方法等,正是这些细微环节的链接、融合才能让学生乐学、会学,提升主动性、参与性和创造力。

 

 

3

同质化严重,好产品难落地

在研学旅行政策红利的撩拨下,当前大多数研学旅行企业选择了速度,少数企业选择了质量。无论是重速度的快企业还是重质量的慢企业,快和慢只是发展路径的不同,最后的落脚点还是会回到“质量”。

但企业选择优先发展速度还是优先发展质量,不是由自身决定的,而是由关键竞争因素决定。比如,行业特性、成本结构、客户体验的决定性因素。

例如做平台的研学旅行公司就要求速度,平台需要做的是生态链。除了买卖双方,支付、担保等体系也要纳入进来。短期不能盈利的企业,必须靠规模求得自身安全,规模越大越安全;用户群越大越能吸引风投,越容易获得衍生价值,庞大的用户规模才能盈利。

但某些产品支撑型的研学旅行公司,在长期针对用户需求做研究的基础上,也选择了合适的路径后却逐渐做反,本是产品支撑型的企业只是一味求快。

一些传统旅游产品经过简单变形,“升级”为研学产品后,便无暇产品的研发与执行。可以说没有前期的智力输出、精力投入等无形成本的支出,用价格是无法撬动不成熟的研学市场。

这样一来对研学旅行认知度本身就不高的学校、家长就更难选择,一定程度上也也直接冲击了研学旅行从业者。

 

4

政策纸上谈兵,行业支撑不力

政府相关部门对研学旅行的推进力度浅尝辄止:

虽然当前研学政策看似一片繁荣,但深究就会发现大多研学旅行政策仍停留在纸面上。

一方面,是因为相关职能部门没有经验可循,不知道如何开展;另一方面,也许是“小吏不敢放粮”的权责担当,保有情怀的研学旅行从业机构依然是推动行业发展的主力军。

市场格局固化,好产品难有话语权:

古人说“身怀利器,杀心自起”,在很多区域,学校这块大蛋糕已经被一些“稳定”的研学旅行机构稳定的服务着,新的从业者即使有真正的研学旅行产品与服务,也很难进入。

研学旅行的教学效果无专业评估、指导与监管:

研学旅行走到今天,对于产品、服务以实施后的效果仍无权威的评估与指导,基本上仍停留在从业机构内部对于整体运营的评估、调整与完善。

参加研学旅行的人数和效果,与从业机构投入的精力、人力与物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,而目前业者的宣传角度几乎全部从体量上进行展示,对于教育效果很难保证。

 

 

5

小微企业为主,新格局或形成

研学旅行与当地居民收入水平、消费观念、教育资源及水平等因素成正关联,我国有66%的研学旅行企业分布在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,其中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四个城市最多,占比达35%。

以小微企业为主,年接待量较小:

目前,研学旅行机构以小微企业为主,年接待量较小,30人以下的企业占到整体比例的60.7%(不包括兼职),员工规模30人以上的占到了40%,也就说是研学旅行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团队的扩充空间,这也是一些投资机构很看中的一点。

其次从各家企业的年接待人次来看,接待量在1000人以上到10000人以上的占比达43.1%;由于10人以下的规模型企业占比较高,承接能力有限,所以500人以下占的比重是成了最高。

旅行社和游学机构的结合将形成新格局:

传统的游学,旅行社做的是只旅不学,而专业的游学机构做的则是只学不旅,而在教育部意见推出之后,旅行社和游学机构基于市场刚需,迫切要升级产品,旅行社的产品升级,无法做到研学,只能在产品服务上升级。而游学机构的产品升级,已经满足了学的要求,而怎么去做到游,所以,在未来的研学市场上,旅行社和游学机构的结合,将形成研学市场的一种新的格局。

随着用户对研学旅行需求的增多以及底层技术的不断成熟,政府用政策监管行动支持,研学机构资源互补借力同行。

而当自下而上的推动与自上而下的监管双管齐下,也许研学旅行才能迎来真正健康的爆发。

 

来源:研学头条

版权所有:三明市旅游协会 闽ICP备05005705号-1
平台运营:福建云创集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            平台建设:三明明网网络科技服务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