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悠然三明智慧文旅公共服务平台!

选择城市
文旅新闻
首页 > 文旅政务 > 文旅新闻 > 正文
三明这个千年古村,是古代官道中转站,故事来了!时间:2020-04-03 11:39:36 来源:三明市融媒体中心

紫云山,矗立在万山之中,云雾蒸腾;良丰溪,波光粼粼,穿村而过,奔流不息。原生野性的山水,环抱着古村落。那条穿越光阴的宁洋古道,仿佛凝固了岁月,却惊艳了时光。这就是永安市西洋镇林田村。

紫云山
 
望林田 田园风光美如画
 

“远上寒山石径斜,白云深处有人家。”林田,深林中的田园。这里地处永安市西洋镇西南部紫云山脚下,地形好似一把琵琶琴,四周层峦叠嶂,山峰紧密相连,有旖旎的原始风光,有返璞归真的宁静自然,有令人向往的田园风景。

行走在幽静的古道上,老鹰在天空盘旋,几只山雀,忽然从眼前飞过,隐没林中。阳光初露,田间觅食的白鸭悠悠然然。途中偶遇几个过路的山民,或骑着摩托突突而过,或荷锄缓缓走着。山清水秀的万山丛中,村舍间袅袅炊烟,鸡鸣犬吠。

“这是一棵百年奇树。”西洋镇文化站陈毅翔站长,指着古道旁一棵古树介绍。据说,古时候,这树上曾经掉下过肉,当地人把此树称为“肉树”。“肉树”树高几十米,树干之粗要几个成年人手牵手方能围拢。此古树何时栽种,已无法考证。从树下经过的人换了一代又一代,古树依然葳蕤,生机盎然。林田海拔较高,树木生长较为缓慢,当地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,从随处可见的百龄老树中体现。

百年古树“肉树”

林田村是个狭窄的盆地,空气温润,阳光朗照,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。村民们利用周边山林资源种植春桃、夏李、秋柿、冬橘。种出的水果水分充足、甘甜爽口,一年四季水果飘香。

春来观春桃;夏来看李花;秋来品甜柿;冬来闻橙香。随着水果种植产业不断铺展开来,每年来林田赏花、采摘水果的游客骤增。村里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,将山水田园景观与古道结合,让游客尽情寻古访幽,体验陶渊明诗中的农耕生活。在林田,遥望四周群山逶迤,西南岩头山高拔陡峭,北面大岚山巍峨耸立,南面还有一个有着诗意名字的高峰——紫云山,高耸云端。紫云山,海拔1615米,素以云雾、怪石、奇松、花海著称。

林田村樱花

据考证,北魏时期林田就有先民择居,且取“木木为林,多口并田”而得村名。林田村属延平府,明隆庆五年(1571年)北起永安南门、南至漳平双洋的“宁洋官道”,是漳平、宁洋、永安三个县交界地点,是通往闽南的中心枢纽。林田村即为“宁洋官道”的最南端中转站,而“宁洋官道”最南端的紫云山,是闽江水系和九龙江水系的分水岭,其地理位置也是兵家必争之地。

蚌口溪,来自紫云山,穿山越岭,自南向北,冲刷出两岸嶙峋奇石,汩汨有声地在林田村中穿流而去。溪流在林田地段称“良丰溪”,溪流的下游是西洋镇蚌口村。村民利用当地丰富的水资源,在地势低洼的地方,挖鱼塘养鱼、种植水稻等农作物。

在林田村的下游蚌口村,良丰溪被拦截修建一级水电站。大坝阻挡的溪水,形成了美丽的湖泊。湖泊宛如镶嵌在大山间的翡翠,山峦倒影,翠绿欲滴。遇到丰水季节,电站泄洪开闸,溪水气势磅礴,波涛奔涌,层层叠叠地奔腾而来,声闻数里。溪水化作碎玉流珠,如烟如雾,在山间飘散开来,宛如仙境。水库坝址上游控制流域面积达十几平方公里,坝高13米,拦蓄着良丰溪上游年来水量2367万立方米的水源,电站装机容量1600千瓦。

高峡出平湖,美景入画来。湖区群山围绕,森林茂盛,植被优良,水质清澈。当地人为这个水库电站起了个名字“西洪水电站”,取西洋和洪田的首字。因为蚌口溪水先流入西洋镇的林田村,再流入洪田镇忠洛村的畔溪自然村,而后流入西洋的蚌口村。西洪水库电站解决当地村民们的照明和生活用电问题,也为当地的山水增添生机和活力。

 
探人文 千年文脉代代传
 

林田,是一个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,范氏先民在北魏时期已到此繁衍。

隋恭帝杨侑年(公元617年),西洋林田的柯姓人氏就在林田一带定居了,至今1400年历史。儒释道在这里交融,千年文脉在这里传承。宋代有过“九子十登科”的美名。林田村北端古道,有南宋熙元年的摩崖石刻——“淳熙立大田高平室主黍娘奉施谨题”,是为了歌颂黍娘奉施筑路之功德,时人镌刻在崖壁上,留予后人感念。

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登上蚌口大西岭山顶时,他被眼前的锦绣河山所吸引,欣然提笔在先锋旗山的石壁上,留下了“碧水丹山”四字墨宝。当他和随从行至市井繁华的林田良丰街时,决定留下来进一步感受林田村的民风民俗。

更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30年代,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,以及红九团在古道行军战斗,红色旌旗飘扬古道。

林田自古就以村中间的河为界,分上寨和良丰街两大部分。早在明朝万历年间,西洋墟市就渐趋形成,其中林田良丰街为最早设墟开市,每隔5天一墟。除了有些古民居建筑物、“大岚山禁划碑”“石制旌表”等人文景观外,还有一个特别的庵——栖禅庵。栖禅庵供奉有一块石头谓“石龙公”。传说,早年,人们若是得了一些头疼脑热的病,到庵里拜拜石龙公病就好了,这是林田人古代民间传统留下的一种文化。

 
走古道 宁洋路上忆红军
 

林田,是一块红星闪耀的热土。1929年中国工农红军首次出现在林田这片红土地上,红旗高高飘扬在古道上。

红军在村民的墙壁上,留下了许多红军宣传标语、漫画。现在还保存着当年红七军团在林田詹氏祖屋设立临时指挥部的旧址。无数感人肺腑的故事在此演绎,林田已经成为一所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。

1934年7月20日至22日,红九军团和红七军团先后在宁洋古道上的西洋镇林田村驻扎。林田村现有的宁洋官道,过去是永安的南端中心枢纽站,而“宁洋官道”因有北上抗日先遣队挥戈北上和红军转战解放永安,攻打宁洋留下的足迹,故后人将其命名为“宁洋古道红军路”!

宁洋古道

1936年春,闽西南第一作战区第一游击支队在政委张石头的领导下,在林田与上石交界处与敌军展开激战。红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勇往前行冲锋,前赴后继浴血奋战。有不少红军战士中弹牺牲,没留下姓名,但留下了信仰的火种。

青山处处埋忠骨,战火烈烈铸英雄。一座静静无名英雄烈士墓,就这么安静地安置在一个叫杨梅板山场的地方,它安放着两位革命先烈的遗骸。1937年10月,红军第一游击支队攻打银坑土堡敌人,在激烈战斗中有红军多人英勇负伤,战斗中又牺牲了2名红军英烈。冒着被敌人砍头的危险,趁着黑夜,当地百姓把烈士遗体抬回到林田村,葬在杨梅板山场。红军战士忠诚于党、能打敢拼的精神,播撒在林田这片土地上,牢牢扎根于百姓心中。为悼念革命先烈,牢记初心,不忘使命,西洋镇党委政府将此烈士墓,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

在当地,走宁洋古道红军路,也正在成为人们体验红色文化的一种方式,人们以这种方式纪念红军。

版权所有:三明市旅游协会 闽ICP备05005705号-1
平台运营:福建云创集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            平台建设:三明明网网络科技服务公司